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不忘初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做生态文明 建设的守护者
发布日期2017-10-30 来源: 作者: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今年9月份,迭部林业局党委向林区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下发文件,号召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向各党组织配发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林场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学习,工作之余,我自己又多次认真学习了该书,受益匪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部历史书、教科书、指导书。其中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在亲历者闲话家常中展露的历史细节,鲜活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成长历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故事,润物无声、富有滋养,让人不知不觉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受到召唤。

  第一,这是探寻党的领袖成长足迹的珍贵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撷取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的七年知青岁月,生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难磨砺和丰富实践中的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第二,这是不忘初心,铸就坚强意志的心路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诠释了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年15岁,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农民一同吃粗粮、住窑洞、睡土炕、干农活。在这样极度困难的环境中,经受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艰辛磨炼,不仅真实而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也锻造了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高尚的人格精神。

  第三,这是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磐石。在书中,29名采访对象通过口述实录,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和独特魅力,可感可信、可亲可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的虽然是40多年前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穿透时空历久弥新,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

  书中折射的习近平总书记人格力量和非凡经历,是全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视、发扬光大,做到“四个结合”,真正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是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作为党员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思想、政治、理论准备的重要内容,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脉络、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坚持砥砺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的丰厚养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三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品格和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畏艰险、努力拼搏、心系百姓、为民办事的美丽画卷,为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成长和奋斗过程中,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也有哀伤,我们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坚持勤奋好学,提升自己;坚持艰苦奋斗,磨砺自己;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扎根护林工作一线,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一定要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说的,要有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王钰峰)

主办单位: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承办单位: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
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电尕镇白云新村 邮政编码:747403 技术支持:甘肃立方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陇ICP备1400145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