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生态修复 无人机"飞"出绿色希望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羊沙林场工作记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分享到:

夏日的洮河林区,林海翻涌如碧波万顷。此时,一场科技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实践战”正悄然上幕。为有效推进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羊沙林场片区的实施进度,切实解决因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运输效率低,导致苗木运输困难,影响苗木成活率等系列问题,经过林场主要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深入研究和论证,决定引入无人机运输苗木技术。

项目使用的无人机具备强大的负载能力和长续航能力,单次可携带150斤重量的云杉营养杯苗木25株,而且精准飞抵指定区域,大大提高了苗木运输效率。创新的无人机运输苗木技术成功投入使用,使得这片高原林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际作业中,无人机运输苗木展现出显著优势。一方面,其不受地形限制,能够快速、灵活地将苗木送达人力难以企及的区域,有效的保证了退化林修复的质量;另一方面,无人机运输减少了苗木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无人机运输使苗木运输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成活率能提高25%左右。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无人机运输使苗木运输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成活率能提高25%左右。

除了运输环节,无人机还在退化林修复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搭载的高清摄像设备,无人机可以对项目施工作业小班进行全面、快速的督查,为项目精准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运输苗木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退化林修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为当地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认识到,科技在生态保护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人机技术将在林场各种项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后羊沙林场将继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这场科技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正为洮河林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书写着崭新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高原大地早日重现勃勃生机,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筑起坚实的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