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也捎来了一项特殊的使命。冶力关林场的清晨,集合的号角带着几分庄严——禁种铲毒,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关乎着一方水土的纯净。我们林场机关的男同志和应急督查队的全体成员分成四个组,由我带队的六个人,四位党员胸前的党徽在晨光里闪着光,与地方乡镇、森林公安、禁毒队的同志们汇合,十多道身影向着白石山深处进发。那里,是地图上标注的人迹罕至,也是历史上阴影曾悄然滋生的角落。
海拔计的数字一点点攀升,山路却愈发桀骜。久居办公室的我,早已疏于筋骨,一身赘肉在陡峭的坡路上成了沉重的负担。起初,同行的队伍还算齐整,大家踩着腐叶层,拨开带刺的灌木丛,说笑间还能回应山雀的鸣叫。可越往上,林木愈发茂密,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枝叶筛成碎金,脚下的路也渐渐隐没在藤蔓与乱石之中。“披荆斩棘”不再是书本里的词,而是真切的体验——裤腿被划破,手臂被荆棘划出细痕,手掌被拐杖磨出了泡,汗水浸透了衣衫,紧紧贴在背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山野间草木与泥土的腥甜,也带着喘不过气的滞重。
好几次,望着前方几乎垂直的陡坡,我都想瘫坐在石头上。腿像灌了铅,喉咙干得冒火,脑子里只剩下“放弃”两个字在盘旋。可回头看看身边的同事,那位老党员鬓角已挂着白霜,却依旧拄着木棍在前开路;再想想肩头的责任,那些关于毒品危害的警示,关于守护这片青山净土的信念,又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把“放弃”轻轻推开。
同行的其他单位同志渐渐落在了后面,最后,攀向3240米高度的,只剩下我们林场的六个人。风从山谷里钻出来,带着凉意,吹得人清醒了几分。就在这片陡峭的山坡上,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白崖洞——那是曾经毒贩藏匿的痕迹,洞口被风雨侵蚀得斑驳,洞里空空荡荡,没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我们最担心的洞周边没发现罂粟花苗。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似乎都轻了些,像是完成了一场与过往阴影的对峙,我们赢了。
七个多小时的巡查,像是一场与山野的对话。艰辛之余,目光总会被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攫住。漫山遍野的山花不知疲倦地开着,黄的、紫的、粉的,星星点点,铺成一片彩色的海洋;山涧里的溪流潺潺作响,清澈得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偶尔有小鱼倏忽游过;抬头是茂密的森林,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间漏下细碎的天光;再往上,是洗过一般的蓝天,大朵大朵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悠闲地飘着。这些风景,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对我们艰辛跋涉的温柔犒赏。
当终于返回到车辆等待的山坳,远远就看见林场的女同事们忙碌的身影。她们早已烧好了热茶,切好了鲜红的西瓜,炭火上的烤肉正滋滋作响,香气随着风飘过来,勾得人肚子咕咕叫。接过温热的茶杯,抿一口,醇厚的茶香熨帖了干涩的喉咙;咬一块西瓜,清甜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驱散了所有的燥热;再尝一口烤肉,焦香里带着烟火气,是世间最朴实也最动人的滋味。那一刻,觉得这茶、这瓜、这肉,是这辈子吃过最香甜的东西。
下山的路伴着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这次白石山之行,没有惊心动魄的查获,却有着深入骨髓的记忆。那些爬坡过坎的艰辛,那些山花溪流的诗意,那些同事间无声的扶持,还有最后那杯茶、那块瓜的香甜,都成了心底最温暖的片段。原来最美好的时光,往往藏在最艰辛的跋涉里,藏在为信念坚守的每一步里。
禁毒铲毒有感
白石遥岑入霭烟,毒魔潜迹隐幽川。
千寻峻岭搜顽恶,万里晴空扫秽愆。
汗透征衣终不悔,心牵黎庶岂辞艰。
锋芒直向妖氛指,换取人间月满弦。